长沙入楚深,洞庭值秋晚。
人随鸿雁少,江共蒹葭远。
历历余所经,悠悠子当返。
孤游怀耿介,旅宿梦婉娩。
风土稍殊音,鱼虾日异饭。
亲交俱在此,谁与同息偃。
送湖南李正字归。唐代。韩愈。 长沙入楚深,洞庭值秋晚。人随鸿雁少,江共蒹葭远。历历余所经,悠悠子当返。孤游怀耿介,旅宿梦婉娩。风土稍殊音,鱼虾日异饭。亲交俱在此,谁与同息偃。
长沙在楚地的深部,洞庭湖这时正是深秋。
断鸿零雁随着归人的南行愈来愈少,江边的芦苇却长得茂密邈远。
你所走的这条路,记得清清楚楚都是我经过的,路途已经很远了,你也该回来了。
你孤游远行省亲,为人正直,希望你路途平安,睡的香甜。
随着南去的路远去,风土、方言方音、饭食也越来越不同了,吃的鱼虾越来越多。
你的亲友都在河南,到长沙后同谁在一起生活呢。
李正字:名础,官秘书省正字。贞元十九年进士,元和初为秘书省正字。
长沙入楚深:长沙在楚地的深部。因为周代楚国地盘广大,在长沙以北很远的地方都属于楚国。
洞庭:洞庭湖。值:当。
鸿雁少:相传北雁南飞至衡山回雁峰止。再往南去的人少了,鸿雁也少了。
蒹(jiān)葭(jiā):芦苇。
历历:清清楚楚。
悠悠:路途遥远貌。
耿介:耿直。
婉娩:依恋之情。
稍:渐渐。
日异饭:饭食也变样了、
亲交:亲友,亲人。
息偃(yǎn):休息。
参考资料:
1、唐宋八大家集编委会.文白对照 唐宋八大家集(1-3册):天津古籍出版社,1999:343-344
2、张清华.韩愈诗文评注:中州古籍出版社,1991年:664页
3、刘耕路.韩愈及其作品:吉林人民出版社,1984年:229
这首诗约作于唐宪宗元和五年(810年)。这一年的秋天,韩愈的朋友李础要回湖南去,韩愈对这次分别十分惋惜,于是写下了这首诗。
参考资料:
1、王仲镛.韩愈诗文名篇欣赏:巴蜀书社,1999:25
韩愈(768~824)字退之,唐代文学家、哲学家、思想家,河阳(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)人,汉族。祖籍河北昌黎,世称韩昌黎。晚年任吏部侍郎,又称韩吏部。谥号“文”,又称韩文公。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,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,破骈为散,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。宋代苏轼称他“文起八代之衰”,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,与柳宗元并称“韩柳”,有“文章巨公”和“百代文宗”之名,作品都收在《昌黎先生集》里。韩愈在思想上是中国“道统”观念的确立者,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。 ...
韩愈。 韩愈(768~824)字退之,唐代文学家、哲学家、思想家,河阳(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)人,汉族。祖籍河北昌黎,世称韩昌黎。晚年任吏部侍郎,又称韩吏部。谥号“文”,又称韩文公。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,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,破骈为散,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。宋代苏轼称他“文起八代之衰”,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,与柳宗元并称“韩柳”,有“文章巨公”和“百代文宗”之名,作品都收在《昌黎先生集》里。韩愈在思想上是中国“道统”观念的确立者,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。
壬寅春正四日晋郡小憩道中古庵信笔书此 其一。清代。何士循。 平野丽晴晖,春风扇和淑。冈峦界昼明,山树杂红绿。遥闻村鼓喧,近视儿衣簇。新年幸无事,对之悦心目。篮舆此暂停,庵小堪容足。移几置诗编,对佛脱官服。拭面瀹山茶,小坐忘尘俗。
有感。清代。翁心存。 人子朝暮出,倚闾尚徬徨。千里与万里,极目何能望。啮指忽心动,引领祇内伤。伊余髫龀时,随侍于朐阳。山城霜月苦,讲舍秋风凉。母绩儿夜读,共此镫烛光。儿方治《毛诗》,读至《四牡》章。掩卷忽有感,清泪含两眶。阿母顾儿笑,愿儿学范滂。矧当太平时,驰驱敢或遑。男儿志四海,安可恋故乡。长跪谢阿母,教儿以义方。忽忽四十载,膂力犹幸刚。吁嗟奉英簜,何如萟稻粱。
送林次崖先生钦州考绩二首 其二。明代。卢宁。 极海六年图卧治,孤忠千结独成狂。一州民瘼春同煦,万里君门夜未央。搜辑地舆成国史,隐忧戎马疏蛮荒。何时宣室来前席,迅策奇勋在衮裳。
题徐高士祠诗 其二。。韩雍。 青云梦里谢夔皋,懒受玄纁制锦袍。贫贱不荒三径业,轻肥应薄五陵豪。江湖寂寞流风远,光岳晶荧间气高。过客纷纷吊遗迹,谁轻名利等鸿毛。